西湖“卖花姑娘”为何能出圈?

出   品 | 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图片拍摄| 喵之、朱一鹿、枕头 近日,浙江杭州西湖边“卖花姑娘”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点赞,“好像画中人!”“变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了!…

出   品 | 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

图片拍摄| 喵之、朱一鹿、枕头

Image
Image

近日,浙江杭州西湖边“卖花姑娘”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点赞,“好像画中人!”“变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了!”“看的第一眼,感觉自己入了古代。”

视频中,卖花姑娘一身宋制,摇着扇子,身后背了个装着荷花的箩筐。卖花郎是唐时装扮,挑了个扁担,一头挑了一筐含苞待放的荷花,一头挑着雨伞、灯笼和杂物箱。

据西湖“卖花姑娘”陈喜悦透露,她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一名2022届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毕业生。这是她和伙伴“一青”在毕业季时在西湖边发起的“挑一担夏天”公益活动。视频中的“卖花姑娘”,其实是送花姑娘。活动中,她和“一青”与路人问答,并赠送荷花,送祝福好运“莲莲”。

Image
Image

那么,为何选择在西湖边做“挑一担夏天”公益活动呢?

陈喜悦表示,作为一名汉服爱好者,经常会在空闲时间穿汉服出去玩、拍拍照。同时她也经常会策划一些活动,通过把汉服穿到日常生活中,来唤醒大众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喜爱,“挑一担夏天”就是其中之一。

她说,“这个公益活动起初是我看到了卖荷花的老爷爷,联想到千百年前的西湖边,曾经也会有这样一名货郎。当古代卖货郎的人物形象再次走入到现代都市中,让西湖边的夏天拥有别样的浪漫,那肯定非常有趣。”

于是,她和伙伴开始策划公益活动的内容和行动路线。据其介绍,这次公益活动的徒步路线是从西泠桥走到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。

Image

她还透露,在“挑一担夏天”公益活动前,她也做过很多作品,在圈内关注度比较高。

以往创作经历:

2020年制作了科普璎珞的《宝络珠璎饰华裳》浏览量达600万,微博转发破万。

2022年讲述两宋女子服饰廓形流变的《青山影重重》发布当天转发量破五千,微博全站热榜36名。

作品《临安十二时辰》发布当天播放量破百万。其中《临安十二时辰——七夕货郎篇》,也拿了梦溪杯铜奖。

2023年被浙江卫视《丹青中国心》节目组邀请作为节目嘉宾和妆造指导,参与了节目内的造型的指导与设计。其中一期的《百子图》复原舞蹈,被外交部在国际社交平台上点赞。

正是基于之前已有多次创作的积累,也对传统服饰有一定的研究,所以她在这次活动的服化道准备上也是“熟能生巧”。“我们这次只是单纯想做一件浪漫的事。于是直接买了荷花,约上小伙伴,一起迎接一个浪漫的夏天。”

而此次的公益行动,因为路人拍摄的一段视频在网上走红了。对此,她直言“没想到。但走红的不是我,是传统文化。”

Image

她说,从西湖边做完公益活动到现在受到如此多的关注,她清晰感受到国人对中国传统审美的认同感在不断加深。“不管是我,还是‘一青’,都很开心能让更多人感受独属于西湖的浪漫,独属于中国的浪漫。”

“挑一担夏天”公益活动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,她觉得,这得益于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及支持,也是多年来这么多优秀的研究、学习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坚持不懈努力成果的逐步体现。

她说,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瑰宝,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,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与价值体现,弘扬传统文化,也是我的精神支柱和个人价值的体现,是我不断学习、不断前行的动力与意义。”

Image

而在“挑一担夏天”公益活动,她和伙伴“一青”端午前又在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红墙旁送荷花和粽子。

陈喜悦表示,这也是想要让更多人关注到传统文化。她也想做一些更有趣的东西来告诉大家,传统文化是可以用不断创新的方式去传播的!

那么,西湖“卖花姑娘”为何出圈?

有媒体评论该事件为:西湖“卖花姑娘”走红见证了“中国式浪漫”。也有媒体报道称:“西湖边‘卖花姑娘’走红,以创新传承汇聚文化自信。”

在某个面向年轻群体的社交网站上,不少网友在视频下方点赞并留言:“创意和形式都不错,给西湖带来了人文景观。”“货郎的演员挑得好,被他的笑容一下子带入了。”“真是创意十足的行为艺术!”“好勇啊,为这个景点增添了人文气息。”“再现临安市井生活,跟《清明上河图》里走出来似的。”

对于西湖“卖花姑娘”受到广泛关注,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周永广认为,如今的“90后”“00后”是玩着游戏长大的一代人。对他们而言,旅游本身就是一场线下游戏,因此Cosplay在旅游中就非常流行。而西湖“卖花姑娘”所展示的是与杭州有密切关系的宋代文化,自然容易引起关注,从而出圈。

Image

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管婧婧教授分析说,一是大众对中国文化的喜爱,觉得美、有趣;二是让民众在游湖中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,好像回到了宋韵年代;三是这个视频本身,或者两位表演者制作的产品比较精致。如果不是高品质的作品也不会让大家持续喜爱

在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、中国长三角纪录片创作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沈爱国看来,西湖“卖花姑娘”受到广泛关注,得益于传播形式的创新,不再拘泥于文献记载、教育、口传身授,而是以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。让古画里的卖货郎形象走入现代都市中,形成了传统和现代的强烈反差,使情景画面深入人心,更有记忆点。“传统文化,‘活’起来,才能火起来。”

作者: editing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返回顶部